顾问王菊如艺术讲座深入浅出精彩生动发表时间:2023-07-17 18:28来源:微信CDM 230716 畅谈绘画艺术之欣赏 诠释书法与音乐之渊源 记中国当代书画家王菊如一次演讲 大千世界,大千再传弟子王菊如先生是我们上海市老科协的特聘书画导师,今年春季,我们请他在山屿海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会议室,与书画爱好者讲解有关书画之欣赏,诠释书法与音乐之渊源的讲座。 王菊如,字道远,号伽益,笔名黄河子、林之木。是中国当代知名文博专家、书画家,研究馆员。1944年生于江苏江阴。幼受乡贤启蒙,他在学术和书画园地里历经60多年刻苦钻研,在文物博物、书法绘画领域里卓然成大家。出版有《道远书画精品选》,在各种专业期刊与报纸上发表书画、文博论文百佘篇,参与編审专业类书藉30余种。曾任10卷(专业)丛刊副主编,文物鉴选组成员、文物博物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参与鉴评国家二、三级文物,和推荐国家一级文物评选等工作。现为上海交通大学东方艺术交流中心,暨世界遗产学研究交流中心常务理事、理论部主任、书画师;上海春申画院执行院长。 这次,王老师首先简单介绍了书画入门的基本知识,及中国书画的传承发展,中国书画与西方绘画的异同。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表面上,中国画以题材分为以上几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其实是由艺术升华到哲学上思考,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之为艺术的真谛所在。 而文人画的出现及其在后世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画的创作观念和表现方法。在元、明、清三代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领域空前繁荣,涌现出很多热爱生活、崇尚艺术的伟大画家,历代画家们创作出了名垂千古的传世名画。 王老师讲的精彩的内容,当数书法与音乐之渊源。 他说,书法与音乐虽然是不同类的艺术门派,但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这种联系有两个层面,一是形象上的相似,二是文化心理(审美、人文)上相通。因此,有书法是无声的音乐,音乐是有声的书法一说。 凡艺术,都有形象,书法和音乐是互相同性,两者在时间上同样有连续性。 关于书法与音乐的关系,王老师在他的《中国书法与音乐谈》一文中有详细的阐述。 接下来,王老师展示了他祖师爷张大千先生的画与师傅王康乐先生的画及自己的作品,他说他的画得益于师傅的精华,有类似之处,如此画法,粗看似有沉闷之感,但又不失通气,这种画风还是较难掌握与拿捏的,须要长时间的修练。 王老师谈得很生动,他强调绘画要凝入自己的情感,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有生命力的作品总是经过历代的考验形成的。可谓深入浅出,他说为什么文人画梅花,因为梅花就是“钱”花,像征着财富,为什么山水画中不大画人物,因为人在画外,让观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而有时会画点小动物,让画面更加生动活泼。实际上绘画的立题都有其立意,如松树、牡丹,老鹰,仕女、英雄人物等等。 这次,听了王老师的讲座,使我们受益匪浅,对书画艺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与认识。谢谢王老师的辛勤付出。 出席活动的有造船委书画、摄影组和通讯组全体成员以及书画爱好者共60余人,王菊如老师还对邵正夫老师的获奖作品进行点评;同时,金志良、唐鸿发二位老师作了“获奖摄影作品”交流发言;最后,文创中心朱德民主任表示造船委这样的欣赏交流活动还会持续进行。 孙 明 ---------------- 推送:朱德民 23-07-16 点图链接【庆交大120周年】 王菊如书法欣赏 点图链接【新浪微博】 画家鲍海燕推荐欣赏王菊如先生书画 点图链接【长春藤】 王菊如老师的书画作品
文章分类:
文创园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