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协会造船专业委员会
 

内河航道建设应重视内在变化规律

发表时间:2019-07-18 07:44作者:钱徐涛来源:邮箱LJB 190717


出国考察建议重视内在变化规律

钱徐涛 上海市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造船委   

国外总有一定先进技术,对我国经济发展有重大作用,应及时研究和借鉴国外新技术。其中出国考察是重要环节,历来受党中央一贯高度重视。但往往国外不愿把关键技术全部告诉你。俗语说得好,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出国考察一定要注意内在变化规律。

历史经验值得注意

西欧中小航道高长宽比标准船型是国际著名的类型之一,1986年11月1821日我国在江西九江召开全国学习西欧国际中小航道标准船型先进经验大会,1990年公布部标《内河通航标准》GBJ 139-90。对西欧先进经验一字不提,且条文内容与西欧有重大出入。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往往有不同看法是正常现象,应分清各自基本出发点及利弊,该保留的保留,该独创的尽力拼搏,关键文件如此草率处理太不应该。我国先后赴西欧考察的人数不少,都说怎么重要和及时,似呼要改变面貌的决心很坚决,但为什么回国后却又推不动,至今变化不大。这说明考察只看到西欧内河航运表面兴旺景象,根本没有看到关键大规模整治航道与优秀船型、配套设施之间的利害关系,只片面强调前者如何重要,忽视后者关键因素;或者执行态度不够坚决。为什么1956年德国引进分节顶推,一眼就看出中小航道因宽度较窄、货源较分散不适用,就研制高长宽比船型。我国比德国晚19年引进分节顶推,取得极大成效,但认为一切都好,甚至用一顶二驳船队作为中航道最主要代表船型,造成不小经济损失。为什么不考虑德国经验是否客观有用?也根本没有看到我国因中小航道船型太落后,制定《内河通航标准》通航吨位定得太低,推广标准船型因经济性太差自发大型化。据说当时长江中有千吨级货船要淘汰,它们废物利用到江南航道中营运,发现比标准船型经济性高得多,推广标准船型要强制用户们牺牲经济利益,当然不干。国外内河千吨级以上航道占通航里程德国69.9%,美国61%,我国约十几%;内河船舶平均吨位我国只及他们的1/31/2,人为因素有重要作用,但只片面强调整治航道,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可见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用后者代替前者。我国中小航道航运必然落后,要改变局面,应从思路入手,一定要速研制适应中小航道优秀船型来带动全局良性循环发展。

探讨中小航道航运今后发展方向

1998年2月18日在全国内河航运建设现场会上交通部长黄镇东早就告诫我们“先进的航道设施,落后的船舶装备,是制约内河航运发展的重要原因。任其发展下去,就失去内河航道建设的意义”(《中国21世纪内河航运论坛》20页下)。航道虽是航运先决条件,但整治需庞大资金、维护需不小资金且不成网直达作用不太大,现又没有适应中小航道优秀船型,还在较大规模整治航道,导致严重不良后果。实践证明整治航道难启动船型改造和配套设施,难引成良性循环发展,已成僵局。唯有靠初投资小、见效快、能带动全局发展的船型改造,把有限资金花在刀刃上,用船型发展带动配套设施速跟上和航道逐段整治速见效。使大家尝到真正甜头,才能吸引国家和社会投入更大资金加速全系统改造,带动全局良性循环发展。更符合船型、航道和配套设施之间客观固有经济变化规律,加速航道成网直达发挥应有优势。但此过程除大家共同努力外,还需一定时间探索、实践验证和推广标准船型。是否可行或有更好办法,请大家共同研讨、速跟上时代步伐。

工作具体步骤

改变研究思路,建议将一贯重航道轻船型转移到研制适应航道优秀船型上来,实现初投资小、见效快,用船型发展带动配套设施速跟上、航道逐段整治速见效,推动全局良性循环发展。有不同看法速研讨。

适应航道优秀船型的研制、建造经费建议也由国家投资,加速研制。

先速研制限制性Ⅳ级航道河海直达集装箱船,总长≯108m,型宽12.6m,枯水设计吃水2.2m,载重量≮1500t,载箱量102TEU,遇大洪水、桥梁净空高度若≮7m,超载吃水2.8m,载重量约2200t,载箱量153TEU,型深5.8m。海上遇大风浪用升降鳍减摇,内河用升降驾驶室过低矮桥洞和保持良好驾驶视线。

结论

1.肯定一切和否定一切都不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应后者代替前者。

2.指导思想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因素,现指导思想不同,为更快更好发展,我们建议:研究思路必须从一贯重航道轻船型转移到适应中小航道优秀船型,用初投资小、见效快、推动全局良性循环发展。

3.适应中小航道船型的研制和建造经费建议也由国家投资,加速研制。

4.先研制限制性Ⅳ级航道河海直达集装箱船,载重量是国标《内河通航标准》规定值34.4倍。现研制条件很优越速推动全局发展,不通过实践得不到真知,推不动良性循环发展,请国家主管部门郑重决策。船型迟早要改造,晚实现不如早实,否则损失太大,但要有一定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