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江南建厂156周年随想发表时间:2021-06-02 08:40来源:微信LJB 210601 关于《光荣与梦想》的随想 2021年5月10日,江南造船建厂156周年前夕,我应邀加入了上海市老干部大学政经班研习社参观学习团,参观了江南造船集团厂史展示馆。当我步入展示馆“致力打造一流的海上维权装备”展区时,展示板上醒目的“光荣与梦想”五个大字,映入了我的眼帘。 这块展板1平方米见方,展板的下半幅是一张导弹驱逐舰112舰(哈尔滨号)乘风破浪、上空伴有国产预警机飞翔的满框彩色照片,展板的上半幅是3张对开报纸的版样,其中中间一张版样的版心有5个特大号的加租黑体标题字:光荣与梦想。 这“光荣与梦想”5个大字格外醒目,格外亮眼,对我而言,又格外熟悉,格外亲切。原来,这是我19年前执笔撰写的一篇电视专题片解说词,曾全文刊登在2002年7月的《中国船舶报》上。该电视片于2002年6月29日由香港凤凰卫视向全球播映,其时,中国海军舰艇首次环球航行编队已经穿越了印度洋,结束了对新加坡、埃及、土耳其、乌克兰4国的访问,正在前往希腊访问的航行中。2002年7月1日,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中国海军舰艇编队徐徐驶入了今天在中国已经广为人知的比雷埃夫港,首次访问希腊。两个文明古国的海军在中国自行设计和建造的军舰上实现了面对面的交流,这是新中国海军的光荣,也是新中国造船人的光荣。 19年前的5月15日,中国海军舰艇编队由江南造船集团建造的导弹驱逐舰113舰青岛号领衔,缓缓驶出青岛港,开始新中国海军的首次环球航行。当时,国内外新闻报道铺天盖地,而且是不间断滚动跟踪报道。当年我任副总编的中国船舶报社也不甘落后,及时跟进报道,并进行权威性的背景报道。当时,我与中船集团政研室的同志走访了多个舰船设计和建造单位,查阅了大量的资料,采写了多篇相关背景报道,先后在《中国船舶报》和香港《文汇报》等多地报刊发表,其中《中国船舶报》和香港《文汇报》各有一次是整版发表,《光荣与梦想》是其中的一篇。该文系统介绍了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是如何实现中国远洋商船和中国海军舰船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变强的飞跃的。由于该文标题大气,富有冲击力,又加上凤凰卫视的影视宣传加持和全社会对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的关注,因而在当年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如今,本文又被江南造船集团厂史展示馆收藏并陈列,我觉得,这既是江南造船集团的光荣,也是我的光荣。 身为造船人,上世纪50-60年代,我们为海军没有导弹护卫舰、导弹驱逐舰着急,战斗在小炮艇上的麦贤得头部负伤仍顽强作战的形象刺痛了造船人。上世纪70年代,我们为中国海军为保卫西沙群岛而用手榴弹炸毁南越军舰的事迹而感到内疚。1993年的银河号事件,更是令中国造船人无地自容。中国的远洋商船得不到中国远洋军舰的保护,因为我们没有足够先进的海军舰船。当年,我们不仅怀揣着航母梦,甚至于连去南沙群岛巡航、出第一岛链环台湾岛巡航都是一种梦想。直至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军舰的续航力、火力、对海对空战斗力以及海空一体的配合能力,始终是制约我国海军发展的短板。1994年,以江南造船集团建造的新型导弹驱逐舰112舰(哈尔滨号)服役为标志,中国海军舰艇的建造水平实现了新的飞跃,开始上了新台阶。我国的驱逐舰和护卫舰同时实现了升级换代,驱逐舰由xx1型升级为xx2型,护卫舰由xx3型升级为xx4型,并新创了xx6型导弹护卫舰。 2002年5月,蘸满“光荣与梦想”色彩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首次环球航行,历时4个月,横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远涉亚洲、非洲、欧洲、南美洲和大洋洲,先后对10个国家和港口进行了友好访问,总航程33000多海里,途经14个主要海峡和苏伊士、巴拿马运河,横跨68个纬度,6次穿越赤道,创造了人民海军舰艇编队出访时间最长、航程最远、航经海域最广、访问国家最多等纪录。首次环球航行成功,实现了中国海军走向深蓝的愿望。紧接着,2008年12月26日,中国海军第一批索马里护航编队从海南三亚军港启航,于2009年1月6日到达索马里亚丁湾海域,正式开始国际护航行动。今年5月15日上午,海军第38批护航编队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解缆启航,前往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接替第37批护航编队执行护航任务。中国海军亚丁湾常态性护航行为已持续了13年。回首望,从2002年首次环球航行,到2008年亚丁湾护航,再到2019年6月中国航母战斗群穿越宫古海峡赴西太平洋展开军事训练,中国海军实现了由浅蓝向深蓝的转型,实现了由近岸向远洋的转型,当年的强军梦、强国梦,如今已不再是梦想。 为了建立强大的海军,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进入21世纪,中国海军舰艇建造进入了下饺子模式。2012年至2019年,中国的航空母舰辽宁号、山东号跨入了双航母时代;今年1月,万吨大型驱逐舰南昌舰入列;今年4月23日海军节,三型主战舰艇——新型战略核潜艇长征18号艇、万吨大驱大连舰、准航母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在海南三亚某军港集中交接入列。正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海军军力,才有了2016年年底央视节目里的一段话:“2016年7月,南海方向战云密布,火箭军与海军展开联合行动。我海军舰艇编队不畏强敌、迎难而上。千里之外,火箭军某基地接到联合作战指令,数十枚新型导弹引弓待发。”“不畏强敌、迎难而上”,这就是中国海军的自信。经过中国造船人励精图治,多年奋斗,如今,深蓝海军所要求的各类舰艇,我们都有了;保卫我国海疆和远洋商业航线,以及最终实现祖国统一所需具备的海上作战能力,我们也具备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梦寐以求的航母我们也造出来了。毛泽东1953年2月提出的“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诞辰日再论“光荣与梦想”这一话题,实在是太贴切不过了。作为一位退休的造船人、造舰人,我为自己生活在光荣的岁月而感到骄傲,为自己能经历实现梦想的峥嵘岁月而感到自豪。当前,我们正处在百年未遇之大变局的时代,国际形势严峻复杂,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还任重道远。我们期待党中央在建党百年纪念日提出新的目标要求,我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再奋斗30年。 作者:范国荣 (中国船舶报社原总编辑、沪东中华公司原监事会主席) 2021年5月31日修改
文章分类:
青春无悔
|